2018-02-28 10:26:20 来源:中国食品报
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营养健康食品产业高峰论坛上,在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奋斗了三十年的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贾亚光获得了“中国健康产业终身成就奖”。记者就当前保健食品市场的一些现状对他进行了采访。
保健食品行业发展获国家大力支持
贾亚光表示,保健食品行业是我国食品产业的重要支柱行业之一,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促进我国健康服务业和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行业,已列入“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这是国家食药监总局2017年4月28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的,国家大力支持着保健食品行业发展。
贾亚光认为,首先要明确保健食品的基本定位。保健食品是区别于药品和普通食品的一类特殊食品,包括补充正常膳食营养素供给不足的膳食补充剂和声称具有促进人体健康功能的食品。具有明确的食用量和食用方法、适宜和不适宜人群,不能替代正常膳食、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不能替代药物。普通食品不能声称保健功能,也不能充当保健食品来销售。无论是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还是广大的消费者,都应该清楚这一点。
保健品会销本质上没有错
关于保健食品的会销现象,贾亚光说,保健品会销本质上没有错,政府相关部门也没有明确发文认定保健品会销违规。监管部门打压的是那些冒充保健食品的普通食品,夸大效果、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产品以及假冒伪劣保健食品。所以,保健食品企业要依法依规生产和销售保健食品,守法经营。
贾亚光告诉记者,保健品会销中对于保健食品不正当的宣传有几种方式:一是模糊保健食品功效和疗效的界限。一些不良商家和销售人员有意模糊功能与疗效的区别,虚假宣传产品,声称对疾病有直接疗效。二是刻意夸大产品成分中功能因子的作用,淡化量的概念,混淆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的概念。不良商家和销售人员利用消费者对于药品毒副作用的抵触恐惧心理、疑难杂症疾病的痛苦、对偏方的依赖以及健康知识的匮乏,把保健食品的作用肆意夸大,并谎称保健食品可以替代药物。三是生搬硬套,声称保健食品可以治病,把没有经过论证的学术观点当成科学理论来传播,把在规范治疗过程辅助服用保健食品而改善症状的病例直接说成是保健食品起到的作用。销售人员甚至编造虚假病例,谎称保健食品能够包治百病,用所谓的病例来忽悠消费者购买产品。这些不良行为都应该在依法依规的保健品会销中禁止。目前,保健品的价格被人们普遍认为偏高,贾亚光表示,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保健产品,同时购买的还有一些相关服务。
精准服务消除消费者误解
贾亚光介绍说,目前,中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约有2600家、经营企业约32000家、从业人员约600万人。去年全国各地监管部门共抽检保健食品6933批次,6753批次合格,180批次不合格,全年抽检合格率97.4%。抽检不合格的保健食品中,营养素补充剂以15批次排头名,增强免疫力类产品以11批次居次席,不合格原因大多为“菌落总数超标”或“维生素等营养素含量不足”,未发现违法添加。
生产企业和商家要做到产品精准服务,推动多产品服务,精准营销。贾亚光表示,希望生产企业和商家及销售人员及时了解国家和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学习领会党和国家政策方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发布的《关于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快发展婴幼儿配方食品、老年食品和满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功能性食品,支持发展养生保健食品,研究开发功能性蛋白、功能性膳食纤维、功能性糖原、功能性油脂、益生菌类、生物活性肽等保健、健康食品,并开展应用示范。《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指出,鼓励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商业保险机构等参与慢性病高危人群风险评估、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培育以个性化服务、会员制经营、整体式推进为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这些都是对保健品行业的利好。
贾亚光表示,保健品行业未来要在销售上注意,一要把服务、体验和保健品的产品价格分开,服务、体验可以适当收费,产品就是产品本身的价格、不要把服务费用添加到产品价格里,这样保健品也就不是“天价”产品了。二要发展保健品的精准消费对象,针对保健品的属性找准特定消费人群,一种保健品只能针对一种人群,而不是宣称对所有人都适用。他认为,精准了对象,保健品的作用便能突显出来,让消费者意识到正规企业生产的、有批号的保健品,是通过政府部门审批的合格产品,同时也是经过动物和人体实验,对人体的健康有积极作用的产品。 本报记者 黄广顺
上一篇:万隆:宏观形势有利于肉类产业继续壮大
下一篇:助力乡村振兴 5年培养10万新农民
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