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2 12:54:21 来源:中国食品报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帝都酒店总经理 潘成英
近年来,我国粮食连续增产,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粮食生产的基础还不牢固,保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难度加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依然艰巨。近期国际粮价大幅走高,呈现世界性粮食危机,为我国敲响了保障粮食安全的警钟。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加快推进,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更加错综复杂,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
针对当前粮食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在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关键在于构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核心在于调动各方面特别是农民的积极性。为此,建议:
加强耕地和水资源保护
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对非建设性占用耕地的管理,坚决遏制耕地过快减少的势头。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规模和范围。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使用旱作节水技术,实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严格控制面源污染,减少对耕地和水资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粮食产地环境。
加快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
能否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协调好中央与地方,产区与销区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共同分解和承担粮食安全责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建立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比照国家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做法,制定实施粮食生产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全部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取消涉农投入地方配套;继续实施好产粮大县奖励政策,促进地方粮食生产与财力同步增长;建立主销区支持主产区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粮食购销协作关系。
进一步完善粮食补贴政策
完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的“四补贴”政策,存量补贴部分维持原有办法不变,新增补贴重点向种粮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使真正的种粮者享受到补贴;在以补地为主的“普惠制”补贴方式基础上,探索与提供商品粮挂钩的补贴机制;在旱作节水、集中育秧、地膜覆盖等农业重大技术补贴政策,通过直接给予农民补贴,推广一批区域性稳产增产、节本增效的重大技术,提高农民应用新技术水平。
积极发展粮食核心区供应链
进一步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支持粮食主产区粮食龙头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构建一体化供应链。依靠各类龙头企业组织的带动,实现粮食生产、流通、加工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农产品相关的“种植→收储→粗加工→精加工→商贸”的产业链,将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统筹配置各环节资源,实现粮食的散装、散卸、散运、散存和整个流通过程的有效衔接和供应链管理,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国家加大对山区农业和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适当减免化肥、种子等费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粮食产量,以提高家庭储备粮食能力。
大力发展家庭储备粮食的有效措施
据在甘洛县目前家庭储备粮食的情况调查充分说明家庭储备粮食给国家减轻巨大的储粮负担。国家为粮食安全,每年要储备大量的粮食,储备成本巨大,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如果13亿人家庭储备粮食够吃一年,则可为国家节省520亿元。对此,建议把家庭储备粮食纳入国家的国计民生层面上考虑,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报落实。
上一篇:刘宗利:功能性食品将成为健康产业新趋势
下一篇:最后一页
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