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4 15:12:22 来源:中国食品报
本报讯 (记者雷克鸿)近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在北京召开“食品包装打假·维权·扶优工作会议”,此次会议对一次性发泡餐具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解析并提出建议,发布了一次性塑料餐具、发泡餐具调查结果,解读国家最新政策、法规,对打假、维权、扶优经验进行交流。
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国家发改委令第21号)(简称“21号令”)。其中“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由淘汰类中删除,并于2013年5月1日起施行。如今,“21号令”已经发布一年,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仍未实施市场准入,也没有对应的产品标准。一年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走访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近百家发泡餐具生产企业,发现解禁后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存在随意使用外购回收废料生产、车间环境脏乱差、标准混乱、现有标准检测用废料生产的产品都合格、废弃餐盒无人回收等诸多问题。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针对发泡餐具生产及市场乱象,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向国家质检总局及16家省级质监局发送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废料监督查处的建议》文件。目前多家地方质监部门已与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取得联系,正在对发泡餐具企业进行检查和执法。目前,已有10余家不法企业因使用工业级滑石粉、石蜡,添加荧光增白剂,使用不明来源的外购废料以及产品和外包装标识混乱等原因被监督部门查处。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于2014年2月对问题产品和北京地区一次性非发泡塑料餐具的产品标识及质量情况展开市场调查。调查发现,产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品存在标识不全、不规范的问题,如产品外包装未标示材质名称、产品数量、生产企业信息、生产日期及产品执行标准标示错误、过期。二是产品质量检测不合格的问题。此次调查涉及27个生产企业的30种产品,其中15种样品为瓷白色,一般使用填充母料,较透明 材质产品安全性低,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将其送至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发现7种产品不合格,主要是正己烷蒸发残渣超标。部分产品4%乙酸蒸发残渣高达1200mg/L,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小于等于30mg/L的39倍;正己烷蒸发残渣高达381mg/L,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小于等于30mg/L的11.7倍。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指出,劣质非发泡塑料餐盒蒸发残渣超标主要是添加了工业级碳酸钙、滑石粉、石蜡以及荧光增白剂等非食品包装用物质,在使用时会随醋、油等析出,进入人体,可引发消化不良、肝损伤等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甚至会导致胆结石、肾结石、重金属中毒乃至癌变。另外,这些不透明或带颜色的餐盒因大量添加工业级碳酸钙、滑石粉及石蜡等价格低廉的物质,导致餐盒废弃后几乎没有回收价值,只能送往垃圾填埋场,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三是还有许多产品标示“安全”、“环保”甚至“降解”,但并未获得合法的“安全环保”认证,欺骗消费者。按照规定,产品声称为“安全、环保”,需要通过第三方认证,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安全环保产品”,才可以在包装及说明中标注,仅有生产许可证(QS)不能证明产品是安全环保的。
上一篇:技术创新为真空包装机械设备发展带来新商机
下一篇:最后一页
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