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食品安全办:关停取缔2600家小作坊和小餐饮店 - 网络热点 - 中国食品报四川食品
本网首页 本网头条 深度报道 名优品牌 四川美食 消费维权 市场监管 网络热点 食品安全 人物访谈 图片新闻 成都食监 超市商场 政策法规 糖酒汇 电子版 美食论坛
四川食品 > 网络热点 > 正文

成都食品安全办:关停取缔2600家小作坊和小餐饮店

2013-08-26 13:19:49        来源:四川食品网

原标题:成都:关停取缔2600家小作坊和小餐饮店
    记者从四川成都市食品安全办公室获悉,在整治小作坊和小餐饮店行动中,成都市共关停取缔小作坊、小餐饮2600家,排查处置相关食品安全隐患300起,立案侦查小作坊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犯罪案件22起,其中破案18起,挡获犯罪嫌疑人50余人,打掉生产、加工、储存窝点22个。

  成都市明确小作坊、小餐饮监管由地方政府负总责,质监部门和食药监部门按照分段监管原则对有证有照或无证有照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分别实施监督管理。工商部门按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国务院令第370号)对无证无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进行规范和查处。同时,该市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完善了问责机制,对工作中推诿扯皮、监管不到位等情况,由纪检监察部门依法依规追责。

  成都市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实施了分类整治,分级管理,推动整合,提升一批,规范一批,取缔一批。

  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业主素质。统一印发宣传资料送达小作坊、小餐饮经营业主,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传单、横幅和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广泛发动宣传,使小作坊、小餐饮经营业主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非法小作坊、小餐饮的危害,引导其正确认识公众利益和个人就业矛盾之间的关系。组织小作坊、小餐饮经营业主集中学习、座谈,讲解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例,触动小作坊、小餐饮经营业主社会良知和责任。

  注重疏堵结合,分类化解矛盾。将小作坊整治与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统筹考虑,开展帮扶,指导其转行再就业;对经过整改能达到办证条件的,由质监、工商、食药监等部门上门会诊指导,整改取证后合法经营;对自愿关闭停业清场的,优先帮扶照顾;对于个别顽固坚持和涉嫌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予以依法取缔。由于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化解了社会矛盾。

  坚持因地制宜,突破整治难点。各区(市)县在整治中不搞一刀切,针对实际,对症施策。质监部门对130余家小作坊实施了备案管理,指导小作坊完善生产加工条件,加强日常巡查。食药监部门对暂不具备行政许可条件的小餐饮发放《灵活就业辅导意见书》,破解小餐饮许可难题。彭州市针对盐渍菜初加工法律无监管规定的情况,要求各盐渍盐作坊与有证照的泡菜生产企业签订租赁协议,借助正规厂家对其引导规范。武侯区积极开展省级小餐饮整规试点,以打造小餐饮示范街的方式引导食品小餐饮集中经营。

  成都市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及时总结固化整治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建立形成五项长效机制。

  建立阻断小作坊、小餐饮食品流入市场的准入机制。建立完善了33类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以及豆芽、豆腐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入市检测、索证索票等要求,开展豆制品、糕点、米面制品、熟肉制品、食用油、炒货、酿酒等小作坊加工食品和小餐饮的针对性抽检,对生产经营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小作坊、小餐饮予以重罚,使之不敢、不能、不想生产经营不合格食品。

  建立延伸小作坊、小餐饮监管触角的基层发现报告机制。充分发挥各街道(乡镇)、社区(村)的食品安全监督员、协管员的作用,特别是结合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在第一时间发现违法违规生产加工经营食品的行为。明确了相关社区、村委会是发现和报告所辖区域内无证无照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违规生产经营行为的直接责任人,并落实了社区(村)干部发现、报告隐蔽小作坊、小餐饮的职责。

  建立小作坊、小餐饮问题研判和行刑衔接工作机制。针对日常监管和整治工作中发现的小作坊、小餐饮问题进行研判,查找问题根源,有的放矢地制定措施予以解决。充分运用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强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特别是针对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针对隐蔽在城乡出租屋的非法生产经营行为,重拳出击,坚决铲除影响食品安全的毒瘤。

  建立生产经营相关单位的约束机制和群众参与监督的激励机制。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者和房屋出租、承租等当事人的行为约束和责任追究,在出台的《成都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中明确了对利用出租房从事非法食品加工经营行为的管理要求。同时,建立鼓励群众参与监督的激励机制,通过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举报热情,使无证无照小作坊、小餐饮无处遁形。

  建立有利于食品生产加工规范化的产业发展机制。积极采取龙头带动、股份联营、专业合作、集中生产等模式引导小作坊联小做大、整合做强。探索建立了豆芽产品、豆腐制品“规模化生产、准入化监管、连锁化销售”的“成都模式”,将培育豆制品龙头企业作为整治市场的治本之策,通过提高生产准入门槛,淘汰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企业小作坊,扶持具有一定规模、质量有保障的骨干企业,从而带动了整个产业转型,提高了豆芽产品、豆腐制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
分享到:

上一篇:中秋临近 月饼不涨反降 手工月饼在成都受宠
下一篇:四川食品安全办公室:16种不合格小食品下架停售

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全部
我的态度: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登录 | 注册
自带酒水交洗杯费 盘点中国式奇葩规定 自带酒水交洗杯费 盘点中国式奇葩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