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6 16:41:10 来源:九江新闻网—浔阳晚报
春节以来,市场猪肉价格虽一直走低,但降幅并不是很大,价格也不是特别低,每公斤在21元左右。可是生猪市场却似跌至谷底了,每公斤毛猪仅卖10.4元,养猪户一头可出售的毛猪亏本300多元,一些养猪户支撑不下去了,但仍在坚持着,企盼市场早日回暖。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能否发挥对市场调控作用,帮扶养殖户应对市场变化呢?
1 养猪郎20多年“与猪共舞”
九江县江洲镇团洲村黄克俭年近半百,在江洲这个孤岛上是个出了名的养猪郎,这个皮肤黝黑、身体健硕的中年男人说话也像他的个性一样爽朗。他说:“我喜欢自由,年轻时别人都出去打工,我有烧电焊手艺却受不了那种约束,去了浙江没到半年便跑回家来了,从此再也没有出去过了。”
1993年,20多岁的黄克俭包下新洲垦殖场的一片草洲地,养起猪来。有人说,年纪轻轻的养什么猪,整天身上臭烘烘的,对象都找不到的。可是,他义无返顾买来40多头猪崽,用湖草加饲料养猪,成本低、猪长得快、价格也好。那时猪肉每公斤9元,毛猪每公斤6.4元,利润很高,当年出栏生猪两批。到年底一算账,除去成本和承包费,净利近3万元。旗开得胜给了黄克俭足够的信心,之后的5年时间,他在新洲垦殖场养猪规模慢慢扩大,加上市场行情一直不错,生猪市场波动不大,收入还不错。1998年,洪水淹没了整个江洲,黄克俭的猪场被冲掉了。那年下半年,他在自家屋前房后建起了几十个猪圈,最多时存栏生猪600多头。
黄克俭介绍说,2005年~2007年,生猪价格最好,平均毛猪卖到了每公斤16-18元,那几年的饲料价格每公斤只要1.6元左右,一年最多挣过30多万元。到了2010年,猪肉卖到了最高峰,每公斤30元,毛猪每公斤收购价21元。那时,黄克俭总把猪叫声听成美丽的笑声。
2 每天2000元饲料“压力山大”
15日,记者在江洲镇团洲村黄克俭房前屋后的猪圈旁看到,一头头膘肥体壮、油光水滑的肉猪有的躺在栏内迷瞪着眼似睡非睡,偶有一两头猪在半自动食盆内吃着饲料。另一个猪圈里,一群小猪听到有动静,立马挤成一团前后跑动;在母猪栏舍里,20多头母猪各占一个猪圈,多数是半躺半仰起头,有的发出苍老的叫唤声。
黄克俭告诉记者,去年12月到现在,生猪市场行情一直不好,毛猪价格一降再降。4月3日,他联系了一个收购生猪的商贩,价格压到了每公斤10.4元,对方很挑剔,只要140-150公斤的猪,说是猪小出肉率低。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头15公斤左右的猪崽,从自家母猪产下喂到15公斤左右按300元计算,养殖150天-170天,长到150公斤需饲料500公斤。每公斤饲料3元,计1500元,不算人工、栏舍、水电等成本,每公斤需12元。目前的销售价每公斤10.4元,相减之后每公斤亏1.6元,合计约240元,也就是说,实际一头猪至少要亏300元以上。
黄克俭今年养了500多头猪,陆续卖了约200头,他一分钱工资不算,已净亏5万余元,加上存栏的300余头生猪,有三分之一长到了100公斤左右,三分之一约70多公斤,三分之一小猪崽,尚没收回的成本约有30万元。现在,每天得投饲料600多公斤,约需2000元。黄克俭说,成也看猪,败也看猪,尽管市场行情不好,他还是要坚守。已借了亲朋好友几万元,感觉“压力山大”,长此下去难以挺住。
3 生猪销售市场难以“水涨船高”
百姓对肉类品永远有需求,也就永远有市场。但如何做到生产与销售无缝对接、生产与市场“水涨船高”,既是养殖户所关心的也需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关注。
黄克俭说,他养猪20多年,对这个行业有感情也寄予希望。今年,他已在村里租下40多亩土地种植玉米,自己制作饲料,以降低生产成本。但是,他仍觉得养殖户与销售渠道利益和风险不均等,杀猪卖肉的永远都是赢利,而养猪的时赢时亏,这里面有许多制约因素。黄克俭出栏的生猪只能卖给有屠宰资质的商贩和企业,而卖给一些大型屠宰销售企业还不如卖给猪肉商贩。他觉得保障猪肉安全,出栏前的检疫把关和销售市场监管才是最关键的。黄克俭说:“定点屠宰或许是制约生产与销售利益水涨船高的原因之一。”
市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生猪走向市场化之后,价格随行就市。但随着市民生活需求多样化之后,对肉类需求总量减少,品种多样。目前全国猪肉价格都处于走低状态,养猪成本过高是养殖户亏本的重要原因。(记者 余纯桃)
我来说两句..已有0条评论,点击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