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与食品安全保障国际研讨会在京举办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播与共识的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兴应用模式。对于从事食品工业和科研的人而言,这是一个相对生疏的领域,但又是一个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我国食品产业链的安全水平,对可追溯体系不断完善的新动力。那么,区块链能为食品产业带来什么?究竟该如何应用?
9月13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共同主办的首届区块链技术与食品安全保障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此次会议的举办,旨在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食品溯源和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会上,来自食品安全和区块链技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从不同维度就可追溯体系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和价值、区块链技术在可追溯体系中的应用与前景等课题进行了分享与交流。研讨会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罗云波教授和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执行主任严志农博士主持。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巡视员黄修柱,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处长杨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真实性与溯源分会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吴永宁,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于佳宁,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执行主任严志农等专家以及相关企业的近百名代表参会。
新事物:区块链技术推进食品安全
孟素荷指出,加快建立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势在必行。区块链技术是近年来国际和国内热议的一项新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促进消费者的信任,希望食品界、技术界、企业界等各方专业人士通过研讨交流,加快区块链技术在食品可追溯领域应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工作。
孟素荷表示,我国食品工业呈现出整个行业整体稳健上升的格局。在消费升级的拉动下,全行业的创新在加速,同时由于电商等网络通路快速成长,冲击了传统流通结构和消费行为,激活并打乱了市场原有的格局。传统食品的品牌价值与网通食品的创新,成为重要的消费升级的推手和激活市场的动力。食品产业的产和销,均发生了深刻的不可逆的正向的变局。但是无论怎么变化,有一种定力是不能变的,即对食品安全坚定的执行。“因为对于食品行业来说,对于任何一个食品企业和产品而言,在目前只有两件事能够让它瞬间倒台,就是安全和环保。因此,用可追溯体系,用区块链技术,为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是对当下和未来挑战的重要选择,也是形成面对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新观念:区块链正在优化追溯体系
《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品白皮书》编委会主任、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于佳宁分享了区块链技术在全球和中国发展的态势及其对未来经济带来的广泛影响。他表示,区块链的优势首先在于协作环节,进行平等信息交换的时候,必须是用区块链,只有区块链才能实现平等的协作;其次,数据资源共享本身,也不是简单的数据对接、共享,更是一个信息的传递、价值的传递,所以我们可以真正帮助实体经济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
IBM中国研究院行业与解决方案研究总监,IBM全球技术委员会委员任常锐介绍了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及其在不同行业中的广泛应用。他表示,生产力的发展会带来生产关系的改变。区块链的特点是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区块链除了技术以外,更重要的是它应该会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企业和企业之间合作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原来在传统理念下不太可能出现全局最优的情景,在区块链技术支持下是可以发生。
国家食品安全评估中心技术总师、研究员吴永宁就“可追溯体系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和价值”为主题在会上分享了他的观点。吴永宁指出,首先,食品安全涉及到很多公共安全问题,所以政府要提供公共服务,所以政府要解决这个制度。第二,商业风险的管理,作为企业来说,需要消减风险。第三,要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就需要去溯源。目前,可追溯性缺乏统一的要求,缺少追溯能力,缺乏技术。既要管真伪、还要管食品安全,还要管可追溯性,这就是区块链技术。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真实性与溯源分会希望首先把区块链技术纳入视野。
中国区块链基础服务联盟副理事长、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廖逸谈到,区块链存证在食品溯源里的应用,是整个技术的架构。区块链在这里起到的作用是对于企业、消费者上传的信息,会放在区块链上做一个存证和固化,确保信息的不可篡改。借助区块链技术,第一是数据的上链,第二也是可以做简单的智能合约,比如说每一批食品都是有批次,哪些批次食品出问题了,哪些批次食品过期了等,都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的方式,智能改变这些食品的状态。第三是可信的数据存储。
新案例:区块链已经走进品牌企业
区块链是一项正在成长的技术,也是一种不断成熟的观念。对生产关系的改变,也带来了企业思维的创新。在研讨会中,企业的典型案例得到了关注。
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执行主任严志农博士分享了沃尔玛全球和中国在利用区块链技术增加供应链透明度方面的尝试。以猪肉供应链追溯为例,沃尔玛基于区块链的创新食品供应链协作模式使农场到门店的追溯过程从26小时减少至10秒,并且调阅文件仅需半分钟,实现了食品供应体系的全链条追溯,使数字产品信息(如原产地信息、工厂加工记录、检验报告、有效期、运输过程等)都与相应的食品建立数字化关联。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大大提高,实现了所有食品供应链参与方共享交易记录,极大地促进食品供应链的参与方的彼此互联、互信与协作。
来自京东大数据与智能供应链事业部,Y事业部,供应链规划部的刘斯漪在研讨会上分享道,目前京东区块链防伪追溯平台已经开放给500多家的品牌商共同努力实现这个商品的追溯。目前覆盖商品已经超过1.4万个,消费者的扫码追溯数量超10亿条。同时公益活动、证券、专用发票等也都能够结合到区块链技术平台上。京东已经对区块链的底层技术有了一个深入的研究,并且还开发出一些像商品防伪追溯的免费平台给合作伙伴应用,也开发出企业级平台让更多伙伴部署区块链技术。
新挑战:面临技术门槛、性能不足等多个瓶颈
与会专家指出,目前区块链还面临技术门槛、业务结合、性能不足、安全威胁等多方面的挑战,目前基础设施并不完备,整个技术不成熟的情况可能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改变的。但并不是应该等到技术完全成熟、技术完全完备的情况下再去开发应用、再去尝试,因为区块链本身不是技术应用,是一次协作体系,一次大的调整,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产业核心变革。
孟素荷指出,目前政府已经开始推进区块链的应用研究,但是真正的实践主体则是企业,是市场之手,从企业间的创新和实践开始。企业在这件事情上应该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和现有食品安全产业链的建设进行对接、完善和提升,而不是再造。沃尔玛为了保证自己产品的真实性和信任度,一定要利用新技术建立溯源体系。企业一定用技术支持保证产品的真实,这股力量已经形成了由下而上的对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本报记者 李松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