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谣言传播机制 打好谣言治理组合拳
人民网7月18日电 (李轶群)17日,作为全国食品安全周主题活动之一,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数据中心支持,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的“食品安全谣言治理行动”启动式在京举行。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明珠表示,“食品安全谣言治理行动”是推动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促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的一次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食品安全谣言不仅影响公众食品安全信心,损害行业企业健康发展,更甚者扰乱社会秩序、危及国家安全。确保食品安全,严惩食品安全谣言传播,不仅需要政府部门下重拳、出狠招,还需要企业、协会学会、新闻媒体、专业机构、社会公众等共同参与、携手推进,织密食品安全谣言防控网,协同构建全链条、科学化、立体化的治理模式。
王明珠强调,希望各方能够借助“食品安全谣言治理行动”这个平台,探索综合运用法律、道德、教育、传播、科技等手段,在食品安全谣言治理方面拿出“新招式”、打出“组合拳”,让真相跑赢“谣言”,共同推动构建尚德守法、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在谈及如何提升食品安全谣言治理水平时,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骆文智表示,应从四大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关口前移,持续开展谣言动态监测,建立完善舆情工作机制,加强谣言的甄别与控制,联合网络平台及时处置;二是主动发声,及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打造永不落幕的新闻发布平台、形式多样的辟谣宣传平台、阳光透明的政务公开模式;三是创新科普,借力媒体畅通科学权威传播渠道,启动建设互动性和参与性食品药品科普体验馆;四是共同发力,借力媒体畅通科学权威传播渠道,完善部门之间谣言治理会商机制。
在当前全媒体的传播新格局下,如何来治理谣言?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表示,信息发布要注重时机、节奏和策略,通过时效度的把握,让真相和权威信息跑在谣言前面。
腾讯网副总编辑李天亮则分析了食品安全类谣言所具有的特点:载体新、传播迅速、长尾性强、影响大等。而新媒体谣言则具有多主体、多形态、技术性强等特点。破除新媒体谣言则需要借助科技手段,实现“科技向善”。
启动式上,还发布了《2017年食品谣言治理报告》。报告从时间、地域、传播渠道、传播类型、传播特点等方面对2017年食品谣言概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公布了食品谣言十大热词以及十大谣言分析。报告针对“塑料紫菜”“棉花肉松”“橡胶面条”等2017年典型谣言热点事件进行了舆情点评。报告认为,有效的辟谣需要政府部门、媒体、专家、企业、协会等通力协作,形成“辟谣大军”,除了自媒体平台外,更好地利用权威媒体发生,采用新闻网、平面媒体等多元渠道发声,全媒体回击,加强全系统内的协同联动,对于权威辟谣信息及时转发,建立社会多元主体共治谣言的长效机制,形成全链条立体式的治理模式。
会上宣读了“撑起网络蓝天·宣战食品谣言”倡议书。倡议书提出:要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坚决遵守法律法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决推进企业自律;坚守公平竞争原则,坚决抵制网络食品谣言;凝心聚力共促谣言治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