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科技与产业站上新起点-中国食品报网

中国食品科技与产业站上新起点

2018-11-08 09:24:02来源: 中国食品报网

   近年来,全球食品行业的生存环境与竞争模式正发生深刻的转变,我国食品工业已站到了以安全、健康、环保为目标的新起点上。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6月,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2882.7亿元,同比增长6.4%,低于去年同期3.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870.7亿元,同比增长10.2%,高于去年同期0.6个百分点。从数据上看,我国食品产业正处于“转型与价值提升”的重要节点。未来,如何更加从容应对“安全与健康”的双重主题,是食品科技界和产业界需要共同回应的命题。

  11月6—8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陈坚以及2300余位来自中国、美国、新西兰、日本、韩国、英国、荷兰、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国内188所高校、53所科研单位和海外21所高校的科技界代表,与近百家企业的代表齐聚青岛,共议食品科技创新与发展,探讨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科技使命与科学家责任。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年会提交690篇论文,4位大会报告人、近200位专题报告人呈现的精彩报告,清晰勾勒出2017—2018年中国食品科技的发展动态、基本状况和整体学术水平。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年会已经成为同行间交流与评价的舞台,科技奖励的高地,探索新课题、新发现的信息源。

微信图片_20181108092858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现场

  中共青岛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久军出席开幕式,他在致辞中指出,食品产业是青岛市传统优势产业,总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大关。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青岛市从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入手,不断加快智能化升级改造的步伐,为食品行业转向制造智能化、品牌高端化注入了强大动力。

  开幕式上,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表示,中国海洋大学依托水产学科优势,逐步形成了海洋药物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两大优势学科,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训方面做到了均衡发展,建立了大宗海洋食品资源高效利用理论和技术体系,有效推动了海洋生物产业从传统的加工方式向现代产业模式的转变。

微信图片_201811071737451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右九),中共青岛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久军(左九),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左八),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左七)、陈坚(右八)等与嘉宾合影

  产业结构优化亟须提升创新与科技水平

  孟素荷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消费升级的加速,食品产业发展结构正在优化,即:消费结构从产品向“产品+服务”优化;产品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优化;发展模式,从长期关注规模效益和价格竞争向适应少量多元需求和价值竞争的提升。安全、健康与环保,既是产业竞争的核心要素,又是新一轮发展的新动能和价值增长点。而要完成这一目标的关键,则是创新与食品科技水平的提升。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供给侧改革的动力是追求市场的差异化,我国食品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将来自于产业链安全的建设、产品的差异化定位及健康内涵所形成的价值,它既源于企业对科研的逐步积累,更源自企业对市场竞争模式与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由此,科技与产业创新及对接尤为重要,食品行业的使命应切实转向产业的创新与健康转型。

  会上同时揭晓了2018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技术发明奖、技术进步奖、产品创新奖3个专项奖,共32个项目获奖。

  科技是支撑食品产业发展的动能

  目前我国食品科技与工业的基础研究与人才培育体系正在形成,国内食品科技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也正在加强。235所与食品相关的院校和100余个科研单位,学科特色日渐清晰,专业优势已经显现。

  孟素荷指出,我国食品科技界始终依托于自身强大的科技积累,坚定夯实着我国食品产业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石。我国食品工业得以稳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得到科技界坚定而有效的支持。这种支持来自于实验室“0到1”的科学研发,还有“1到100”的产业化过程中的科技支撑;来自于对食品安全舆论场敢于担当的风险交流;来自对政府决策时清晰明确地表达科技界的立场,它使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因拥有科学的基因而日趋健康。近年来,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率先以“跳出窗外”的思维,启动对营养学、生命科学、中医药学、智能制造的交叉研究,探讨我国传统食品的质构、功能和机理,用前瞻性的视角和活跃的科学实践,引领和推动着我国食品产业发展。

  孟素荷还认为,我国食品工业在生物工程、智能装备制造等诸多领域的核心技术上还有诸多空白点。建设强大的食品工业体系,是所有科技工作者持之以恒的目标。食品消费市场是一个深海,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实现梦想的舞台。

  科技界产业界共话机遇与使命

  为期3天的年会上,30余项活动精彩纷呈。除营养健康、食品安全、新产品新技术等内容外,东方食品、海洋食品、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具本届会议特征的专题,以及智能制造、淀粉科学与谷物前沿技术等对应行业科技需求的专题均成为本次会议热点。

  在大会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刘瑞海,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薛长湖,安琪生物集团董事长俞学锋分别就产业面临的机遇、科技界作为、创新支撑、资源高效利用等内容,与参会代表进行了分享交流。

  孙宝国的“中国食品产业的机遇与我们的使命”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他表示,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我国食品产业正面临工业化、现代化历史机遇,实现我国食品产业现代化是食品界的历史使命,更是科技界的使命。广大科研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研究探索中国传统食品的基础科学问题,为我国食品走向世界夯实科学基础;要努力突破我国传统食品工业化、现代化面临的瓶颈技术和核心装备难题,为我国传统食品工业化、现代化保驾护航。

  刘瑞海在“全食品方法预防慢性病与健康衰老:机遇与挑战”报告中指出,无论是热量缺乏的“隐性饥饿”,还是营养过剩的慢病,均与饮食有关。如何通过食品干预来帮助解决这两个社会热点问题,是近期乃至以后一段时间内,科研工作者的重要研发方向。他认为,全食品膳食也就是平衡膳食,以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间相加和交互作用,是可以形成有效预防慢病的主要机制。

  薛长湖就“海洋水产品资源高效利用”方面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交流。他指出,我国海洋资源丰富,我国水产品年产量超过6900万吨,海洋水产品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从新型功能脂质与脂质组学、海参多糖与糖组学等、海参皂苷与基因组学等多个方面,举例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他表示,生物加工技术是引领未来海洋食品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他还强调,海大要继续做好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工作,为我国海洋食品创新发展插上科技的“双翼”。

  会上,俞学锋分享了“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方面内容。他认为,技术创新必须围绕企业使命和战略,即:要有正确、适宜的企业使命和战略,来引领技术创新;离开企业使命、战略的技术创新,得不到企业呵护和支持;只有服务于企业使命、战略的技术创新才能使创新活动产生乘法效应。同时,技术创新必须聚焦顾客价值的提升,还要基于合适的组织和机制。

  对传统与特色产业的研究——聚焦优势形成合力

  蕴含着东方文化与美味双重基因的东方特色食品,在我国食品产业营养与健康转型的重要阶段扮演着不容小觑的重要角色。第三届东方食品国际会议沿袭前两届的精彩,汇聚来自英国利兹大学、日本东北大学、日本福井县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既有对中国传统骨汤、黄酒、发酵蔬菜等的科学奥秘的探索,也有对韩国米糕、日本传统海鲜、黑芝麻食品的品质及创新的研究分享。同时,通过对口腔、胃肠道机体的研究,从微观对食品科学与营养研究进行探讨。

  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是历届年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海洋大学牵头的“海洋食品及分子营养国际论坛”,邀请了来自美国、爱尔兰、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共同围绕海洋食品加工及质量控制、食品营养及分子机制、食品创新技术等三个方向进行报告。

  针对我国花生、杨梅、荔枝、柑橘、岭南水果等不同地域的特色农产品,红曲、葡萄酒等科学研究,果蔬汁加工领域等内容,在多个专题中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资源高效利用、绿色加工、发酵技术、新型包装技术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营养与健康的多方需求——产业创新的思路与借鉴

  作为国际食品科学研究的主流领域,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内容是近年最受关注的部分。为此,本届年会有包括国际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研讨会、2018年国民营养健康论坛、儿童食品、碳水化合物等多个专题聚焦于这一领域。除对国内外营养健康趋势进行分析外,还对儿童食品、老年食品,以及特殊人群营养需求进行研究报告。这些靶向不同人群营养研究与食品产业对接的新热点,从宏观到微观、从趋势分析到标准进展、从科学研究到产业实践,来自产业、医疗、科研等领域的专家对这些科技热点的分析,为产业科研提供借鉴与参考。

  智能制造与新技术应用——对应行业需求热点

  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食品包装及装备水平的贡献。智能食品制造论坛通过对精益食品“智”造、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在食品装备中的应用、智能食品工厂构建等内容的探索,为中国食品产业面向工业4.0的进程、食品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型发展提供了方向。

  淀粉科学与谷物加工前沿技术研讨会旨在对淀粉科学最新研究进展与谷物加工的前沿技术进行研究,探讨淀粉构效关系及其对食品加工、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合力推动淀粉科学与谷物加工领域的技术进步。

  此外,食品安全与品质控制技术、新产品新技术、食品化学与生物技术等专题均汇聚了科技界在过去一年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也体现出各专题牵头单位的学科优势。

  多项青年活动受关注——“研途”致远不负韶华

  青年活动近年成为年会最活跃的板块,2018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学生创新活动颁奖仪式在年会期间举行。自2007年启动学生创新大赛以来的12年间,参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学生竞赛的学校次数已达500余次,参与学生累计3.5万余人,激发了广大食品科技工作者和学子们的创新热忱,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展示能力的舞台。

  同时,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的青年沙龙、第十一届研究生论坛等活动也吸引了众多青年科技工作者们。多位高校教授、企业高管以及学生创新竞赛获奖选手代表及参加今年美国食品科技学会(IFT)年会竞赛的学生代表,分享经验与心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首次尝试打造的“食品发展驱动力的寻找与探究”学生竞赛,围绕年会4个专题方向,进行了现场答辩。(本版摄影 唐卫)

  本报记者 王薇 高娜

0
0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