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议食厅”
聚焦新时代食安三大命题
【3月8日,由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联合承办的2019“两会议食厅”活动在北京举行。“两会议食厅”作为每年全国两会期间食品行业的专题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7届。此次活动聚焦新时代食品安全工作的三大命题——新技术之下食品安全如何管?校园食品安全究竟怎么保?保健食品监管之路如何走?多位代表委员、专家学者和监管部门有关人员畅所欲言,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积极建言献策。】
本报记者 王 薇 顾雨霏 文/摄
话题一 新技术之下食品安全如何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要做到科学监管、依法监管
“对于食品安全监管来说,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永远并存,并且这种关系会延续下去。同时,机遇大于挑战。”孙宝国指出,在食品安全监管中,要做到科学监管、依法监管。
孙宝国认为,新技术为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他以农药残留检测来举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析仪器的精度越来越高,很多以前发现不了的现在都能发现。同样,与之配套的快速检测设备也更加高效、精准度也更高。这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由此,监管部门就可以科学监管。
孙宝国指出,新技术的发展也会带来食品安全监管新课题,比如农用塑料的降解对于环境的影响、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
他说:“这就需要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依法监管。特别是强化行业从业者的自律,以减轻或避免因为新技术的发展对食品安全和监管带来的挑战。”
此外,孙宝国认为,目前全民的科学素质水平亟待提升。他再次强调要重视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量效关系。
孙宝国表示,“有毒有害物质的量少则对人体没有危害,量大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带来危害。需要向消费者讲明白,什么量会带来危害、什么量没有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静:农产品电商监管将是严峻挑战
“食品中80%以上使用的原料为食用农产品,而目前土壤污染治理仍相当困难。此外,农业的生产方式仍以一家一户为主,监管十分困难,加之互联网和电商的介入,未来的农产品电商监管将是严峻的挑战。”王静说。电商平台应建立内控系统,对于安全控制,需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供应商一次不合格就予以清退。
对于农产品电商的监管,王静认为,2015年实施的食品安全法与最新颁布的电子商务法衔接不足,建议有关部门能适时做出调整。另外,在技术上仍需给予创新和提升,以达到可以支撑起相关法律的监管要求。
对于大数据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王静以新一代消费者经常使用的点评软件为例进行了说明。她认为,以口味、价格等点评因素汇集成的消费数据,看不出来该产品是否安全,但可以将这种方式借鉴到食品安全监管中来——通过消费数据统计,可以了解消费者对食品消费的倾向性,以此来调整监管重点。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奈安生态治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党永富:科技创新保护土壤安全
“如何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我认为土是源头。进入新时代,人们对于土壤的治理有了新要求。怎么让化肥减下来,如何让土壤松软,我想可以进行一些技术创新。”党永富介绍说,他用植物源和高分子材料防病、防虫之后,可以使一个县一年减少使用化肥农药150吨。同时,他提倡尽量避免对种子使用农药。
“化肥农药能少用就少用,能替代就替代。”施肥易造成土壤板结、酸化,难免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
食品安全就要从土壤安全抓起。他希望,可以借鉴国外的管理理念,提倡科技创新,制定相关标准来支撑食品安全。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邵薇:跨界吸纳新技术提升食安水平
谈及食品安全的新技术应用,邵薇认为,应分为以下两个层面:一是食品加工、储藏等自身的新技术;二是人工智能等跨界技术的融合应用。就食品自身的技术而言,以保障安全为底线,以“最少加工”为特征,以最大限度减少食品营养成分损失、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技术和产品,是发展方向。例如,非热加工技术——近年来以超高压技术生产的非浓缩果汁备受市场青睐;低温陶瓷膜过滤技术替代热杀菌,应用于液奶生产。
在跨界技术创新应用方面,邵薇认为,食品行业对于跨界技术,尤其是涉及食品体系安全方面的新技术需求迫切。例如,具有不可变性的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推动食品安全更加透明、管理更加科学。
邵薇称,2018年1—9月,食品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19万亿元,同比增长5.77%;完成利润总额4077.96亿元,同比增长8.74%。她分析认为,几年来,食品工业利润的增速高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速,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食品工业步入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相对稳步的时代。但也要看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有着很大差距。
“食品工业要插上‘互联网+’‘智能+’‘信息技术+’等多个翅膀,才能够为高质量创新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提供更多解决方案。”邵薇对此满心期待。在她看来,食品科学本身是一门应用学科,唯有吸纳更多其他领域的新技术,才能更好地应对食品安全监管以及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与工程学院院长胡小松:新科技将使监管手段多样化、监管方式智能化
“新科技将使监管手段趋于多样化、监管方式智能化。”胡小松表示,新工艺、新材料、新手段、新装备,在市场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不断融合,3D技术、无人工厂等也将会成为普遍现象。
胡晓松认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食品行业将不断迎来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而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将会催生现代食品工业的新发展,给人类带来更加美好、安全、健康、愉快的生活。
“在可预见的未来,层出不穷的新业态、新产业模式,将是产业的机遇,也是监管工作面临的挑战。”胡小松同时提醒,在新科技飞速发展的未来,在监管中科学地判定产品合格与不合格的问题,值得深思。“监管的手段越快、越灵敏、越精准,反应也必须越科学。”胡小松如是比喻。
胡小松预判,新科技的发展,将为监管工作带来更多便捷。未来的监管手段将趋于多样化,监管方式智能化。他强调说,加强监管队伍的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能力的建设也非常重要。“对事件的响应一定要科学。这就需要大幅度提高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政策能力、临危不乱处事能力、响应能力,从而使监管更加科学和合理。”
河南省汤阴县委书记宋庆林:新技术让食安监管土办法智慧升级
宋庆林介绍说,自2014年起,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探索出“五条路径”的监管模式,在科技的支撑下畅行无阻。“在2015年,将县域内所有农田24小时录像,用这样的笨方法对食品安全加以追溯。这条路径探索得很辛苦,但是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如今,可以通过手机,借助互联网等科技手段监测到每个环节。”宋庆林说。
汤阴在之前的监管模式上推出了“2.0版”,也就是“智慧食药监”,在现有基础上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技术,确保在汤阴县内生产和流通的食品安全,并投资7000万元建设了区域食品检验中心,加强对终端产品的检测鉴定。
“如今,利用新技术建成三大终端模块——生产终端:地理信息、食品生产企业的所有数据。此外,把监管、消费也纳入了数据终端,由此,海量的数据融入食品监管,用这三大终端的力量融合为食品安全的科学监管。”宋庆林表示。
通过5年的实践摸索,汤阴已建成生产、监管、消费的“三大终端”和农产品、快检、车间、销售、餐饮的五道“防火墙”,在监测中做到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治理,加强对于农产品和餐饮的质量监控。此外,汤阴县政府通过终端为全县人民购买了食品安全保险,建立起“社会兜底网”。
话题二 校园食品安全究竟怎么保?
全国政协委员、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董事长严琦:监管政策还应落地细分
“不可否认,校园食品安全的监管有一定难度。”严琦表示:“监管部门的政策方法很多,但还应落地细分,不同的行业分支应配有不同的监管政策。比如,学校食堂招标,这个标准往往由学校制定,监管部门是否可以对招标标准进行监督修正。监督的同时还要设立一批有责任、有担当的典型企业,随时接受各方监督,促成企业自律。”
而对于校园周边中小餐饮企业监管困难的问题,严琦认为,食品安全真正的源头在原料厂商。她建议把采购部门负责人、厨师长和供应商都列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把餐饮企业的法人代表列为监管第一责任人。另外,对于外卖餐饮证照齐全的问题,要着重加大监管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英语教师黄花春:学校食堂应自主经营且不允许盈利
近年来,各地区对校园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管理越来越严,校园食品安全事件逐渐减少,但当前校园食品安全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在黄花春看来,学校食堂自主经营且不允许盈利的要求是值得肯定的,“这样食堂一旦有资金盈余,就会立刻用来改善餐食营养及就餐环境。”黄花春同样强调了各方应尽的责任,她表示,学校除了要定期公布食材的采购情况、明确食品的来源,加强对相关食品加工以及销售人员的培训,还要加强对学生的食品安全宣传,培养学生养成拒绝不良食品的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黄花春建议,学校食品采购首先要公开竞标,最好让家长代表参与竞标过程,做到透明放心。
校园食品安全关系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对于校园食品的监管,黄花春建议监管部门应该与学校联合,定期举行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宣传,公开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尤其对学校周边餐饮场所和小卖部加强监管,并形成常态化。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边疆:监管要从食安管理的各个环节落实
“校园人群基数较大,用餐时间比较集中。”对于如此现状和特点,边疆认为,目前还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需要政府、学校、服务商乃至社会组织多方的协作,从食品安全管理的后备资金、制度管理、员工意识、系统工作等各个环节来落实,才能进一步确保校园食品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边疆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政府应该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采取强监督和零容忍的态度,加大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监督校园团餐企业;二是强化社会监督机制,建立校园食品安全的信息监测,通过信息监测的手段通报、发布的互联网体系及时地把校园食品安全信息向社会发布;三是鼓励行业协会和专业教育机构等进行校园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培训;四是倡导引入第三方食品安全服务机构进入校园,为不同食堂建设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规避食品安全风险提供有效的专业化帮助。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经营安全监管司:进一步推动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市场监管和教育等部门将进一步推动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以校长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提升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经营安全监管司相关工作人员如是表示。
针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如何解决,该监管人员表示,为保障学校食品安全,下一步,相关部门要从落实学校校长负责制入手,加强监管。自行管理食堂的学校要明确相关岗位食品安全责任,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各项制度规定。食堂承包经营或者由供餐单位送餐的学校应以招标等方式,公开选择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能承担食品安全责任、社会信誉良好的餐饮服务单位,并加强管理,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建立集中用餐信息公开制度、家长陪餐等制度,主动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
话题三 保健食品监管之路如何走?
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长卢庆国:保健食品行业两点尴尬待破解
药食同源的文化底蕴、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保健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多方原因促使我国进入了全民保健的时代。在大环境持续向好之际,保健食品欺诈、虚假宣传、保健品骗老坑老等问题凸显,给保健食品行业带来不良影响。
卢庆国提出了保健食品行业的两点尴尬:一是保健食品从诞生到现在一直缺少一个好名声;二是国外保健食品的原料大多由中国生产,原料出去、成品回来大概是1:100的关系。如果原料被1元钱出口,消费者也许要花100元左右买回成品。
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食品的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卢庆国认为,保健食品行业急需重塑形象、健康发展。对此,卢庆国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媒体做好客观报道,为保健食品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逐渐恢复消费者的信心;二是高度重视保健食品原料标准体系建设,尽快建立起相关产品的标准体系,让更多的优质保健食品能够更好地生产、让更多的优质企业得到好的发展;三是企业要守住底线,把好质量关。
对于保健食品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卢庆国表示,“药食两用是我国独有的东方特色,未来,保健食品可以从中寻发展契机。”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眉山市青神中学副校长王晓梅:让消费者正确认识保健食品
“当务之急是让消费者明白保健食品不能‘治百病’。”王晓梅提到,“一些保健食品打着公益的幌子、干着欺骗老人的勾当,非常猖獗,我们到底该如何监管?”
针对保健食品市场乱象,王晓梅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工作前置,构建良好的信息网络,使信息渠道保持畅通;二是加大惩处力度,“让制假者付不起代价”;三是打造长效机制,防止“野草又生”现象;四是加大科普力度,让消费者明白保健食品不等于药品;五是优秀的生产厂家要主动出击、主动作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王晓梅还表示,治理保健食品市场乱象,不光要靠监管,还需社会联动。她呼吁子女多回家看看,多陪伴老人,不让不法分子找到可乘之机。
我来说两句